腳踝受傷機轉可分外翻及內翻兩種類型,外翻(eversion)為腳底板往外,內翻(inversion )為腳底板往內,由於腳踝本身結構關係以內翻(inversion)扭傷較常見。
最常見腳踝扭傷的動作是落地時產生腳踝蹠曲(plantar flexion)+內翻(inversion),這種動作會使外側的韌帶受到拉扯甚至斷裂;相對的腳踝外翻扭傷時則是容易傷到內側的韌帶。

腳踝內翻扭傷是傷到什麼韌帶呢?
外側韌帶可分為四條
1.前下脛腓韌帶(Anterior-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, AITF)
2.前距腓韌帶(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, ATF)
3.跟腓韌帶(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, CF)
4.後距腓韌帶(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, PTF)

韌帶受傷程度?
根據韌帶受損程度可分為三級,以一級扭傷最常見
第一級:韌帶輕微拉扯,輕微腫脹及疼痛,可承重且關節無明顯不穩定
第二級:韌帶部分撕裂,中度疼痛及腫脹,不太能承重且關節出現不穩定

需不需要拍x-ray?
較嚴重的腳踝扭傷可能合併骨折或骨裂的問題,可以利用渥太華關節規則(Ottawa ankle rules)快速評估自己是否有骨頭相關傷害,若符合上述的情況則懷疑有合併骨折/骨裂,可進一步到醫療院所安排x-ray,利用影像的判讀來確認受傷的情況。
Ottawa ankle rules:
1.內外踝後上6公分區域壓痛
2.舟狀骨壓痛
3.第五趾骨基部壓痛
4.受傷後無法立即承重(無法走4步)
注意事項:有其他感覺異常仍建議做進一步檢查

腳踝扭傷很腫很痛怎麼辦?
大部分腳踝扭傷是軟組織(韌帶、肌腱)的傷害,軟組織受到拉扯或撕裂會發生發炎反應,產生大量組織液導致腫脹。傷後初期需要注意消腫及維持腳踝活動度,若長時間固定不動可能會使腫脹及疼痛持續過久,導致組織沾黏、肌力下降。
下一篇會介紹急性期的處理及初期復健的訓練動作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