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次小學堂將簡單介紹舉重比賽的小知識及規則,讓大家能在觀看賽事時能更加融入其中哦!
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,將槓鈴以雙手舉過頭,以舉起的槓鈴重量為勝負依據。男子舉重在1896年舉行的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便已列為正式項目,雖然早在1987年世界舉重錦標賽就已經有女子項目,卻直到2000年雪梨奧運時才成為正式項目。
舉重比賽動作分為「抓舉」以及「挺舉」,成績以兩者總和計算,如其中一項沒有成績,便為失格。
正式比賽會先進行抓舉,後進行挺舉;但如抓舉進行3次試舉失敗便失去比賽資格,不再進行挺舉比賽。
若試舉成功,每次能以1公斤為單位增加試舉重量,選手在點名後需於一分鐘內進行試舉。
名次依抓舉與挺舉兩項的總成績做排名,如成績相同則體重較輕者獲勝,體重也相同,則以先試舉成功者獲勝
動作可分為「一拉(First Pull)
二拉(Second Pull)
接槓(Catch)」。
*接槓後手肘不能屈、肩膀不能晃動,不能有第三點接觸槓鈴及不能有第三點碰地
挺舉(Clean & Jerk):先將槓鈴從地面拉起平舉至齊胸,載舉過頭頂,跟抓舉一樣須為連續動作。
動作可分為「一拉(First Pull)
二拉(Second Pull)
挺舉(Jerk)」。
*接槓後與抓舉相同,兩臂完全伸直,雙腿收回平行保持靜止
看完舉重動作及比賽規則的簡單介紹後,大家準備好繼續今天晚上為台灣選手們加油打氣!!
來看看本次台灣的參賽選手與量級:
·方菀靈/女子49公斤級
出賽時間:台灣時間8月8號 01:30
*最後以抓舉86公斤、挺舉107公斤,皆打破全國紀錄,以總和196公斤排名第6作收
·郭婞淳/女子59公斤級
出賽時間:台灣時間8月8號 21:00
·陳玟卉/女子71公斤級
出賽時間:台灣時間8月10號 01:30
舉重除了需要最大肌力,還需要良好的協調性、關節活動度、爆發力以及技術,許多其他運動專項的選手也會透過訓練舉重衍生動作來提升爆發力!
舉重相關動作受傷風險較一般肌力訓練高,想要安全的操作與學習舉重動作建議由專業人員指導!
對於舉重還有什麼想了解或學習的知識嗎?或是對其他專項項目也充滿好奇呢,歡迎留言給我們,放勢小學堂我們下次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