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受傷了怎麼辦?』

關節扭傷或肌肉拉傷這種軟組織受傷在運動場上比比皆是,受傷當下沒有防護員在現場要怎麼辦呢?接下來就跟著放勢運動一起了解傷害處理吧!

急性期PEACE:

P( Protect保護):受傷後1-3天減少活動,可使用輔具或貼紮保護受傷處,避免做出疼痛的動作和發生二度傷害,無痛範圍內可適當活動

E( Elevate 抬高):將受傷處抬高於心臟讓組織液及代謝廢物回流,減緩腫脹

A(Avoid anti- inflammatory modalities 避免抗發炎藥物):正常的發炎反應為組織修復的過程,避免過度、長期使用抗發炎藥物和方法,以免延後組織修復的時間

C(Compression 壓迫):利用彈繃或護具給予受傷處適當的壓迫能增加回流、減少局部腫脹

E(Education教育):教導正確的傷害處理觀念,並教育主動治療及適當休息的重要

主動治療指的是運動治療,在無痛範圍內適當的自主活動受傷處(例如:活動度訓練、肌力訓練等),目的是維持關節活動度及避免神經肌肉控制下降

相對的被動治療是指透過儀器、針灸和徒手治療的方式,很多人會長期依賴或只做被動治療,長期下來會使神經肌肉連結弱化,後續可能會導致產生肌力下降、本體感覺能力下降

主動和被動治療各自有不同的意義,互相搭配且積極治療才能更快速且有效的恢復到受傷前的狀態

L(Loading 承重):在不加劇疼痛狀況下以漸進式的方式承重,給予受傷處適當的壓力增加組織再生及修復

O(Optimism 樂觀):保持正向、樂觀的心態,使生理及心理都達到修復

V(Vascularisation 循環):不加劇疼痛及症狀下適當進行有氧運動,輕中度的有氧運動能加速身體循環增加受傷處的血流量,幫助恢復

E(Exercise 運動):漸進式進行無痛的活動度和肌力訓練,避免關節活動度受限及神經肌肉控制弱化

通常為受傷前三天為急性期,但仍然會依照個人的受傷程度及身體狀況有所不同,可根據有無明顯紅、腫、熱、痛作為進入亞急性期的指標。

受傷要不要冰敷?

正常組織修復階段為:發炎期、增生期、重建期,過度冰敷會抑制發炎期導致組織修復時間過長,不過在研究顯示透過15-20分鐘的冰敷對於止痛方面是有效果的,疼痛緩解後再進行主動治療,消腫的方法仍然以加壓、抬高及主動治療為主

總結來說以明顯紅、腫、熱、痛作為冰敷的指標,冰敷的目的是為了降低疼痛,疼痛下降後搭配主動治療才是更有效的方式

本篇介紹傷後處理大方向的觀念,相關處理細節仍然會因受傷及嚴重度不同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,有任何問題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評估及處理喔!

最新的傷害處理方法在受傷部位的處理分為急性期和亞急性期,也將教育觀念及心理層面納入處理,相信大家對於受傷後的處理有更多的了解!